桂林南溪山公園
南溪公園 位于桂林城南, 北距火車站約1公里。南溪山兩峰對峙, 高突險峻, 猶如兩扇白色屏風, 南溪河從山北穿公園潺流過。南溪山的最早開發者是唐實歷間的杜管觀察使李渤, 他酷愛此山的碧水幽林, 今山洞中尚存其《留別南溪》詩的石刻。公園有白龍洞、劉仙巖等多個巖洞, 兩峰間有龍脊亭, 為登高觀賞城南北風光的佳處。南溪河上, 建有白龍橋。山北溪邊有白龍泉, 為桂林名泉之一。
南溪山 在中山南路、崇信路接合的八一橋東側, 海拔291米, 相對高度141米, 長350米, 寬180米, 山體面積7.75公頃。南溪清流, 縈繞北麓, 注入漓江。南溪山與象鼻山、獨秀峰同屬純凈厚層石灰巖, 原與斗雞山、羅漢山同體, 幾百萬年前受水流溶蝕, 分割成孤峰。南溪山開發較早, 山崖洞壁上留下唐以來石刻近二百, 李渤《南溪山詩并序》記錄了1000多年前他開發南溪山的經過。自唐以來, 歷代均有修葺。辟為公園后, 新建甚豐, 成為一個頗具特色的山水公園。 白龍橋 架于南溪山與南溪公園廣場之間的南溪河上, 橋側有著名的白龍井。建于1965年, 仿隋代趙家橋的風格, 建成單拱、鋼筋混凝土撟, 跨度30米, 長30米, 寬兩端5.5米、主體部分9米, 面積210平方米。橋上有亭郎5間, 中部3間高于兩端兩間并向外挑出。亭郎為小坡頂, 上蓋青瓦, 廊欄為水磨石, 灰色。整座橋梁富有中國撟梁建筑的傳統特色。
白龍井亭 在南溪公園白龍橋側, 為保護白龍井而建。亭高8米, 長寬各5米, 面積25平方米, 6柱、單檐、高翹、攢尖頂的2層、鋼架、混凝6角亭, 下層為保護白龍井, 上層用作觀景。白龍井, 又名白龍泉、白龍池。白龍泉水是桂林泉水中水質最好的, 被定為“貢泉”。泉出井下, 設井以護泉。唐宋時期砌石為池以護井。1987年筑亭以護池。
白龍洞 在南溪山西北山腰處, 洞口于山體北麓, 標高155米, 高出南溪河10米, 洞高20米、寬12米, 最高、最寬處均為23米, 長499.5米, 面積1828平方米, 是南溪山最高最大的洞穴。它與鍋底洞南北相通。南溪山另有兩對相互穿透的巖洞, 元巖與穿云巖也是南北對穿, 而觀音洞與龍脊洞則為東西相通。這幾組互相通連的巖洞, 都是發育于不同時期的較小的地下河道。發育最早的是龍脊洞, 大約在百萬年前就開始被溶蝕, 到幾萬年前觀音洞形成為止。其它巖洞大多沿巖層南北陡直裂隙發育, 白龍洞和鍋底洞、元巖和穿云巖這兩組巖洞, 大約在10萬年前才開始發育, 幾萬年前才形成較完整的地下河?,F在, 用人工把這3組洞穴打通, 6個巖洞連為一體, 從白龍洞石槽進入, 到鍋底洞的“金山銀山”折回, 轉入穿云巖的“對蝦掛壁”、元巖的“觀音像”, 東轉, 經龍脊洞的“高山深谷”出口, 共25個景點, 洞程總長523米, 形成一個曲折、回轉、起伏、跌宕、深邃、虛幻的洞府天地。
景區自助游提示
位于桂林市區,公交11路,免費58路可以到公園大門
門票:南溪山公園:6元;南溪山公園白龍洞 15元;南溪山公園頓悟洞天 6元
公園開放時間: 8:30~17:30(全游程需2小時)
尚未評定等級